用特制的方法硝制一下,才能买个好价钱。这样贵重的皮子制品,
在柳树沟村附近的梅家窑公社,根本就没几个买主,大概率只能带到县里的供销社找找门路。
李墨背着熊腹肉,沿着村里的小路,往公社的方向赶路。此时的天色还尚早,
猫冬的季节大多数人,也不会想夏季一样起的很早。梅家窑公社不大,最繁华的那条街,
就在公社周围几个大村子中间。这会儿集市上人不多,除了几个售卖冬菜的小贩,
只有公社旁边的早餐摊子坐着几个食客。几辆军绿色的大卡车停在旁边,
这是附近煤矿的运输车,来镇上公社吃饭的人,大多也都是煤矿上的工人。
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,除了少数人,没几个能消费起在外面吃饭的花费。
煤矿上的工人就属于这个少数群体,工农阶级当家的时代,收入维持生活肯定没问题。
看到穿着灰色衣服的工人,李墨不禁想起父亲还在时候家里的日子。
李墨的父亲之前就在公社的煤矿上班,那时候他们家的生活还是非常不错的。
至少不用为了一口粮食,忍受别人的侮辱和白眼。“卖熊瞎子肉!新鲜的熊腹肉便宜卖了!
”收起思绪,李墨把装肉的袋子摊开,扯着嗓子就叫卖起来。
新鲜的熊腹肉脂肪饱满卖相极佳。这个时代的人,追求的并不是健康的瘦肉。反而是越油腻,
脂肪含量越高的肥肉更能卖的上价钱。早市上的人逐渐多起来,李墨的摊位前,
不少买主纷纷上前问价。“小伙子,你这黑瞎子肉怎么卖的?”“买肉吗大爷,
这熊瞎子肉两块钱一斤!”、李墨听到有人问价,忙站起身报出自己定下的价格。
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元年,社会制度虽然已经开始转向市场经济。
不过这样的改革之风显然还没有吹到,李墨所在的东北边陲。对于粮食和肉类的供给,
依旧实施的是国家统购统销的政策。李墨销售的熊瞎子肉,属于老百姓自产的山货,
说起来都算肉类,但并不在严格管控的行列。公社的政策允许老百姓自己售卖野味,
但价格显然要高上一些,毕竟不需...
炸毛小狗周六
珈洛
元气马铃薯做的薯条1
推塔推塔
麦子
零命湿人
青丝青巳
宋霁
孜然生菜
熙清欢
城主
丹凤的邢志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