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全本

下一个视频刷着刷着,陆饮溪突然笑不出来了。

【“33两白银术,古代与现代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。

中国历代皇帝为了维护统治,一般都采用了商鞅的“愚民、弱民、疲民、辱民、贫民”的“五民”政策。所以商鞅在皇帝那里,都是很受宠受膜拜的“法家”人物。而到了清朝,可以说,更是把“贫民”做到了极致。

最主要的做法,就是“33两白银术”,被后世讥称为“大清最狠驭民术”。乾隆皇帝经过测算: 当时让人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开支,最低需要36两白银。当老百姓一年收入大约为33两白银的时候,这样老百姓辛苦一年,最后还是倒欠3两银子。

简单,比如今年收成好了,老百姓眼看亏空要填平了,没准还有盈余的时候,皇帝就会提高物价、房价,增加税收等等,想方设法把百姓多余的财富掠夺走。

如果今年受灾了,老百姓亏空更大了,那么朝廷就会降税或者免税,还有要到各处去赈灾。百姓肯定是感恩戴德,高呼“皇恩浩荡”的。用这样的手段让老百姓“吃不饱,又饿不死”,人民从而就被皇帝牢牢的套住了。”】

“陛下,商君之法,太过严苛,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大秦,恳请陛下废除此法,重用儒术。”大儒淳于越见此情景站出来。

天幕都说历代用商鞅之法,导致民怨沸腾、百姓苦熬,他是站在正义的一面,为民请命,想来追随他者众多。

果然,有不少人站了出来。

李斯面色如常,只有眼神中露出了一丝阴冷,“陛下,商君之法确实有不适用之处,但并未到了废除的地步,且看天幕所言,历代之君皆用商君法,想必对定有可取之处。”

“而这些儒士巧言令色、只为自身之利,恳请陛下将他们驱逐出咸阳。”

“大人,此行怕是不妥,儒法二家,皆有可用之处,若是只偏其一,会出问题的。”扶苏见状出来中和。

“哦?”嬴政想看看他这个儿子成长到了什么地步,“你有什么看法,继续说。”

“对善人用仁治,对恶人用法治,善恶之间用道治,大人作为天下之君,天下万法皆为所用,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。”

“此事再议。”

“天幕到底想干什么!”

杨坚猛的站了起来,如今天幕所放内容越来越过分,是要引起民怨吗。

“是这样吗?朝廷真的是不给我们活路了。”

“这群贪官,就知道自己享福,咱们干脆反了!”

“无稽之谈,简直是无稽之谈。”乾隆气的猛甩袖子,若是之前可以安慰是天幕示警。

如今天幕直接提出了他的年号,“污蔑,全然是污蔑,朕不曾测算过什么。”

若是任由这种舆论发展下去,必将会影响到他的统治,到了现在他已经开始怀疑天幕的目的性了。

但在最先的冲击过后,也有人反应了过来。

“我出去做工,一天有二十文钱,那么一年就是……”,有人掰扯着自己的手指头,怎么也算不明白这个数,

旁边的路过的人看不下去了,“一天二十文,那么一年就是七千三百文钱,折合银子也就七两多。”

“对啊,我累死累活也挣不了三十两银子啊,要是一年有三十两,我早就成地主老爷了。”

周围的人醍醐灌顶,他们一年做工才七两银子,这还是城里的工人,要换成农户普通人家,一年估计才三到四两,哪里来的三十多两银子。

“富在术数,不在劳身,利在势局,不在力耕。”王安石道。

“地主一味的取之于民,靠此累富,民生凋敝,导致国库空虚,唯有富人坐收盈利。”

王安石心中早已经有了成算,变革是必行之事。

陆饮溪又翻开了评论区,果然不出所料。

「这个理论是国外的大聪明提出来的,根本没对国情作实际考察,这是一个看起来合理且细思极恐,但却漏洞百出的谣言。」

「每年有三两银子亏空,利滚利滚利,谁还的起,早就反了,再说了,你贷款人家都要评估你的能力,这些贫农谁会贷给你,一眼假。」

「数字不是这个数字,道理是这个道理。」

「说的是御人的理论,到底几两银子不重要,反正就是算到你不够用,驴的脑袋前挂个红萝卜,形象了吧。」

“还好是假的,不然我真的要反了。”一汉子庆幸道。

“蠢货,让你反你也不敢。”旁边的人鄙夷道。虽然说是假的,但是那个小圆圈圈旁,叫新世纪牛马的那位仙者,所说依然是有理的。

评论区的网友也被他们认为成了神仙。

“多者多劳,若是有能力者,朕自然是不会亏待他们。”嬴政巴不得所有人都在干活。

更新时间:2025-06-11 19:11:34

查看完整章节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